首页 > 好人杜集 > 正文

牛素萍:三尺讲台好教师 孝敬公婆好儿媳
2021-04-21 09:59:34   来源:淮北日报   评论:0 点击:

  1995年,她明知同校教师李峰的母亲偏瘫卧床,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与李峰结婚并担当照顾婆婆的责任,近20年为婆婆端屎倒尿,陪护左右,从无怨言。从教28年,她一直奋斗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凭借着对教育的热爱,孜孜不倦教书育人,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播下了一颗颗渴求知识、探索未来的种子。她是中国好人、杜集区朱庄实验小学教师牛素萍。

  大孝无言好儿媳

  工作以后,牛素萍经同事介绍与同校教师李峰确定了恋爱关系,可是不久,1994年11月的一个晚上,李峰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连续30多天不省人事,经过淮北矿工总医院医生及时抢救,才保住了生命,却落下了偏瘫后遗症。那时她和李峰还没有结婚,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并没有悲观失望。李峰母亲住院期间,她每天守在病床前,为老人喂饭喂药,端屎倒尿,累活脏活抢着干,没有一点怨言。

  老人的病给本来经济上就不宽裕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给老人看病,牛素萍把自己并不多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好朋友看到她这样,又每天单位医院来回的跑,就劝她说:“做为一个没过门的儿媳妇,何苦呢?”“放弃这份感情,尽早逃脱苦海吧,这样的病花钱受累还在后头呢。”面对好友的劝说,牛素萍未曾有一丝的动摇,一直细心地照料着李峰的母亲。

  1995年,结婚后的牛素萍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个好儿媳、好妻子、好妈妈。她在学校从事语文课教学,同时还担任班主任,一天的工作已让她疲惫不堪。但由于婆婆偏瘫全身血脉流通不畅,每天下班回家都要给婆婆进行2个多小时的全身按摩,在她怀孕期间,也没有中断过。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牛素萍搜集医学书籍,阅读了大量半身不遂和脑溢血方面的资料,又根据婆婆的实际病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更好地照顾老人。从书上得知外出活动对老人的病情好转有利,她就买来轮椅,每天坚持推老人出门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除恶劣天气外,婆婆每天都可以到街上公园去看看绿草蓝天。

  屋漏偏逢连阴雨。2006年7月,原本有冠心病的公公突然感觉胆囊疼痛难忍,牛素萍和丈夫连忙把公公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后做了切除手术。胆囊被切除后公公的体质急剧下降,刚出院几天就又接着住了院,其间辗转到蚌埠、徐州等地医院治疗,且一住就是一年。这一年里牛素萍忙得焦头烂额,每天工作之余要照顾婆婆,还要往返医院照顾公公。

  出院后公公由于病痛心情不好,时常发火,有时也会破口大骂,牛素萍总是尽力忍耐,始终如一地照顾着。老人生病,睡眠没有规律,有一段时间总是白天睡觉,晚上清醒,后背由于抽水次数太多痒痒难忍,她和丈夫就主动为他按摩、抓痒……忙碌一天的牛素萍这时已十分疲劳,可总是坚持陪伴老人,直到老人入睡,才拖着困倦的身子去休息,从无怨言。

  经过悉心经营,牛素萍和丈夫共同建立了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文明家庭,家庭事迹被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2006年他们家庭被评为淮北市“五好文明家庭”。牛素萍于2009年12月被中央文明委评为“中国好人”,2013年荣获淮北市“感动淮北人物”,2021年被淮北市评为“淮北市道德模范”。

  有“讲台情结”的好老师

  “用真诚与爱心对待教育,用认真与细致做好工作,从而做到问心无愧。”说起从教28年的教育心得,牛素萍的答案朴实无华。

  从1993年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至今,牛素萍一直奋斗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凭借着对教育的热爱,孜孜不倦教书育人,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播下了一颗颗渴求知识、探索未来的种子。

  课堂上,即使对每一节课再熟悉,牛素萍也不敢有丝毫懈怠,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不断实践新课程标准。课下,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好学生,牛素萍不断学习“充电”、提升自我。

  “老师,在过去的两年里,您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还关心我们的思想,您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这是牛素萍收到的一封学生为她写的信,稚嫩而朴素的话语令人倍感温暖。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牛素萍深知,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她始终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工作中,牛素萍力求做到严慈结合,切实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去温暖学生,去教育学生,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时刻体会到老师的关爱。

  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牛素萍对孩子始终倾注着爱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牛素萍利用网络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做防疫宣传工作,为学生们补缺补差。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式,牛素萍还和同事一起在朱庄矿附近小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发放宣传单,并劝返户外活动人员进行居家隔离。

  牛素萍说自己是一个有“讲台情结”的老师。“讲台情结”源于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喜爱。牛素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其中,有不少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或成家立业,但他们仍对牛素萍念念不忘,每逢遇到喜事总要叫上牛老师。“他们还能与我分享成长后的喜悦,我挺欣慰的。”牛素萍笑着说。(记者 齐新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感恩共产党 奋进新时代——记“中国好人”王玉美二三事
下一篇:李跃文荣登“中国好人榜”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